
競技運動通常都會分為男女賽事,然而,傳統以男女二元分類的賽事對於生理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跨性別者似乎是格格不入。討論跨性別者參加體育賽事的困難點是在於如何同時確保比賽是公平、安全和有意義的,以及保護跨性別者的權利和自主性。
討論跨性別者參加體育賽事的困難點是在於:
如何同時確保比賽是公平、安全和有意義的,
以及保護跨性別者的權利和自主性。
以下列出各大運動協會對於跨性別選手參與比賽的規定:
- IAAF國際田聯有規定跨性別女性選手(男轉女)在賽事前12個月睪固酮濃度必須低於5 nmol/L,並且會有專家對跨性別者個別評估。
- 國際奧運總會在2015年宣布對於跨性別男性(女轉男)參與男子賽事沒有限制;跨性別女性選手必須要宣告性別為女性,至少4年內不可再改變、在賽事開始前保持睪固酮濃度至少必須保持12個月都低於10 nmol/L、若檢驗結果不符,以女性參賽的資格將中止12個月。
- 美國體操總會2020年宣布跨性別者可以依照所認同的性別參賽,並且不需要接受手術或是賀爾蒙替代療法。
- 世界橄欖球總會基於安全理由,全面禁止跨性別運動者參賽。
- 台灣的全運、全大運、大專盃對於跨性別者參賽似乎沒有限制。

從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對於跨性別者參賽的限制主要集中在跨性別女性(男變女),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生理男性的肌肉量、力量都更具有優勢。目前趨勢是監控賽事前12個月的睪固酮水平必須低於一定濃度。
那麼這篇文章將要探討跨性別者在接受性別重置賀爾蒙替代療法後,肌力和肌肉量的變化。
研究來源:Muscle strength, size and composition following 12 months of gender-affirming treatment in transgender individuals
在2019年瑞典的研究人員對跨性別者在進行性別重置手術12個月內的肌肉量和肌力變化進行測量。
實驗設計
這些研究人員徵召了23位未訓練過的跨性別者,分別有11位是跨性別女性(男轉女)和12位跨性別男性(女轉男),在她們同意後進行性別重置的醫療介入。並且在四個時間點進行血液賀爾蒙測量、MRI和CT測量肌肉量和身體組成、以及使用等速肌力儀測試膝伸和膝屈肌力,在實驗的12個月內都確認沒有進行任何訓練。

測量時間點:
- 治療開始前。
- 開始服用抑制性腺賀爾蒙後三到四週,賀爾蒙替代療法前。
- 賀爾蒙替代療法3個月後。
- 賀爾蒙替代療法11個月後。
那研究的結果是什麼呢?
研究人員發現在性別重置治療12個月後:
- 跨性別男性(女轉男)的肌肉量增加15%、股四頭肌截面積增加15%。
- 跨性別男性的肌力增加12%。
- 跨性別女性(男轉女)的肌肉量減少5%、股四頭肌截面積減少4%。
- 跨性別女性的肌力整體沒有降低。

這是第一個討論性別重置療法後肌力變化的研究,並且對血液賀爾蒙、血紅素、肌肉量、截面積都有整體研究。
我們可以看到比起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的肌肉量變化非常小,僅降低5%。跨性別男性的肌力增加,而跨性別女性的肌力沒有降低。
此研究還發現了跨性別男性的股四頭肌收縮密度提升6%,跨性別男性肌肉量與收縮密度的增加可以增強肌肉每單位所能產生的力量。
跨性別男性的肌肉量增加推測是因為補充睪固酮,而跨性別女性的肌肉量降低極少則推測可能是因為雌激素的補充對肌肉流失有保護作用。

跨性別男性的血紅素增加,所以表示性別重置治療對於耐力運動表現可能會有增強效果。
但是目前對於跨性別變性手術後或是性別重置賀爾蒙療法後的研究非常少,就算有,也是相當短期的研究,但是從這份研究可以看到接受性別重置療法12個月後,跨性別女性的肌肉量只變低5%,肌力仍然保持不變。即使他們的睪固酮濃度都沒超過奧運參賽的規定上限。
看到現在,你應該可以了解主要的問題就是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項目賽事。
這樣公平嗎?
被天生的賀爾蒙滋養了數十年的肌肉和骨骼,即使將原來的雄性賀爾蒙抑制並且補充了女性賀爾蒙後,還是沒有喪失生理性別所帶來的優勢。
跨性別男性即使補充了雄性賀爾蒙後,肌肉量和肌力還是比不上同年齡的男性。
的確,跨性別者參與比賽的權利需要保護。
但是女性運動員的權利難道不需要被保護?
因此筆者在看完研究資料後對於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賽事是持反對立場。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被原生賀爾蒙滋養的肌肉骨骼力量,即使在睪固酮保持一定濃度下仍然保持。
政治正確不應該毀了女子賽事,不應該毀掉生理女性運動員的努力。
我是肌力體能教練Jennifer,如果你覺得這個議題需要被重視,請你們分享。
